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
希莉格(Tina Seelig)教創意,因此《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這本書包含2大部分:
1.談創意教學(CH1-4)
2.「成功學」(CH5-10)
我個人特別喜歡以下3章:
01 拍賣史丹佛學生──買1送2
05 準備好你的失敗履歷表
06 享受人生的意外旅程── 找到自己興趣、能力和市場需求的交集

天下的這篇採訪剛好是本書最佳導讀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2618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2015/11/07 白小帆:對不起,我不是個善良的人

總會有那麼多人,完全不問事由,就自顧自的站到看上去比較弱勢的那一方去。

做一個「善良」的人,要比做一個「講道理」的人輕鬆。你只要站在看上去可憐的那一邊就好了。而我選擇不做一個「善良」的人,我要做一個講道理、也負責任的人。

世上有些東西,起因比結果重要,比如追尋夢想。而有些事情,結果永遠比原因重要,比如傷害別人。
...
http://www.read-life.com/2015/11/07/admin-350/


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傾聽

「...我都替他著想。」小如幽幽地說。
「重點不在妳替他著想,而是妳要聽他說。」我說。
「妳替他想,終究是你想。做他想要你做的,才是他想的,差一點差很多。」
.
愛侶、家庭、公司,任何團體組織,甚至專案都一樣,
都需要有人領導,有人配合。
不同情境,不同角色扮演,故領導者非恆領導。
但不論「領導」或「被領導」,都要先學會「聽」。
.
要對方先聽妳你說,事情也許快在前面,但一定慢在後面。
能聽對方先說(除非對方沒想法),事情也許慢在前面,但一定快在後面。
別讓效率成為你「不想聽」的藉口,
若老是以批判者自居,將導致工作牛步化,與他人和自己的溝通也愈來愈困難。
.
與他人溝通的4步驟:接收、賞識、總結、提問。
戒掉「停,停,聽我說。」的口頭禪,
轉換成「請慢說」試試看。
.
不同的場合,唱不同的角,
我們要學會「領導」,同時也要能接受「被領導」


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也談閱讀的一些淺見(3)-- 讓重要新聞自己來敲門

也就是平日,我不追蹤新聞,讓重要新聞自己來敲門,
把時間空出來看書、或閱讀專欄。
畢竟資訊太氾濫,而時間有限。

現在網路、電視媒體24小時都在推播新聞,你不必太主動,多少還是有新聞會跑到你的耳裡。
首先,如果是重大消息,媒體自然會反覆誦唸,你也會被耳提面命到
其次,你可以向求證股市
如果當天股市沒什麼波動,隔天你大可把今天聽到的都忘掉。
如果當天股市有大波動,再來判斷,
相關的新聞事件是因?還是果?是觸媒?還是骨牌?找出市場真正的擔憂?
這就是我所謂「讓重要新聞自己來敲門」。

記者的責任在轉播,而不是告訴你真相,他們能對老板交差就不錯了。
因此,也鮮少有媒體能能報導出有價值的新聞。
新聞爆炸,若你花時間貼近盤面,保證得不償失。

譬如,
2015/09/11 中國裁軍30萬 ...重不重要?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也談閱讀的一些淺見(2)-- 擁抱差異有其必要

資訊爆炸,但時間有限。
若是閱讀書本,則可採用「跳讀」方式,忽略沒興趣或自認熟悉(且與作者高度共識)的主題。
若是網路新聞,則可使用搜索引擎(如Google)做主題式篩選。
但千萬不要忘了,
所謂篩選(「跳讀」或下「關鍵字」)本身就是一種偏見,其作用猶如「社群」-- 物以類聚,
我們排除異己而不自知,有如進入自己的「迴音室」,
自我激勵,讓自己變笨,逐漸遠離事實。

因此我們必須抗拒自己的傾向,隨時向新訊息開放,不能只跟同類相處,學習擁抱差異(雖然困難)。

* 主題式 圖片搜尋,更容易找到好新聞喔
* 善用搜尋引擎,以Google的命令為例,有 空格(&)、+(條件增加)、-(條件排除)、""(完全匹配)、*(通用)...等。讀者可Google到更多相關題材。


也談閱讀的一些淺見(1)-- 記者常誤導你

舉新聞閱讀為例,
網路時代,
網路與傳統媒體競相爭奪眼球,貧乏內容卻常被貫上聳動標題;
有些標題與內容風馬牛不相及,卻也能在網路上博得網友高度按讚。
新聞不惜誤導,粗糙加工,語不驚人死不休,書上也説這是技巧。
顯然目前的多元化,並未帶來相對品質與服務的提升

相因相成,讀者也急需提高自己新聞閱讀的拆解能力,
來適應媒體新亂象,或乾脆「遠離媒體」,也是不錯的選擇。

譬如
2016-02-19 救經濟 歐洲3月上旬擴大寬鬆 @經濟日報
受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成長減速,歐元區經濟展望也轉趨黯淡。
ECB:3/10日下次的會議「檢討並可能重新考慮」現行的刺激計畫。
明顯是標題太過,加個問號,恐怕會好一點。

又如
2016/02/17 看法兩極!巴菲特殺進石油股、索羅斯縮手略減碼 @MoneyDJ
記者巧妙利用對照,突顯大師間看法矛盾。
巴老看多沒有問題,將索老併成對照組,似乎就影射他看空。
但閱讀內容,大師的意圖顯然也沒那麼明顯,減碼也許是看空,也也許是有更好的投資標地(轉進)。
讀者若能先分開獨立解讀,看法應較客觀,以避開記者善意的加工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尋找「台灣夢」

尋找「台灣夢」
前幾天Peter分享了網路正廣傳的「小鄧遺囑」,也不知是真是假,不過寫得還真不賴。
http://blog.xuite.net/linmark.alumni/blog/307925445

我突然想起之前看過「美國夢」、「中國夢」,那「台灣夢」呢?
遜斃了,我竟然說不出來。
偷偷告訴你,還真Google不到(如果你知道,請告訴我)。
那「有夢最美,希望相隨」,難道只是1998年詩人路寒袖所堆砌美麗的廣告詞彙嗎?

「美國夢」
「美國夢」來自19世紀一種相信只要努力奮鬥,便能在美國獲致更好生活的信仰。...歐巴馬11月連任總統時再次重申「美國夢」就是要讓「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不論出身、來歷、長相、以及所愛的是誰,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