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2013/10/31 陶冬:SHIBOR上升的背後 ★

2013/10/31       陶冬:SHIBOR上升的背後 
當中國人民銀行連續幾次不進行逆回購、不向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時,貨幣市場交易員開始擔心中國的貨幣政策開始收緊,銀行囤積銀根。甚至10/29日央行重新進行逆回購,也無法阻止銀行間利率的上揚腳步
首先,10/29日隔夜拆息4.45%,高過今年平均的2.5%但是遠不及6月份錢荒時25%那麼誇張。週期拆息利率為5.3%,高過今年平均的3.3%,但是遠不及6月高峰期7.6%。目前市場有擔心,資金偏緊,但是未到恐慌的地步。再者,6月份時有個別銀行在拆借市場違約或近似違約,交易對手風險飆升,目前還沒有見到類似的信用風險。
其實,將過去幾年的1周銀行間利率和7天掉期利率的曲線,按月份排列,然後疊放在一起,可以看到每年10月份末均會出現一次上揚,今年較往年略高,但不過分,甚至不算最高。換言之,10月份是繳稅高峰期之一,企業將稅金納上,財政部尚未將資金存回銀行,體系內資金便有一段真空期。和農曆新年、半年度審計一樣,10月份一般有季節性的短期利率上抽,不久便會回落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李開復:台灣錯過了軟體、行動的革命,... ★


心態上,台灣少了「狼性」多了「婪性」。也就是說台灣被過度保護,被馴服、被圈養。
「婪」奴妾如林,表示男子占有大量女子而不知满足。...中國字好好玩。

2013/10/29      李開復:台灣高科技 跟我一樣生病了  聯合晚報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罹癌後,今天首度公開露面,在台出席「華人企業領袖遠見高峰會」,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他說,他要講一些真話,台灣的高科技創新與創業,就跟他一樣病了,這些病來自惡性循環,但生病了就要醫好,生病了就需要猛藥,他已準備接受猛藥的治療了,台灣的高科技呢?
...李開復說,台灣若想回到過去ICT時代的輝煌,就需要下猛藥。台灣錯過了軟體、行動的革命,落後大陸、美國許多,當美國都在談微軟、谷歌、雅虎、facebookTwitter時,台灣還是不斷談台積電、鴻海或聯發科,這些公司都是好公司,但台灣若要談創新,在市場規模、上市規則、國際接軌、註冊條款等部分,都有許多改善空間。
李開復表示,台灣ICT在亞洲4小龍中,雖相對領先,但在硬體之後,台灣卻錯過了軟體和行動的革命浪潮。當亞洲各國、包含中國大陸都在談網際網路、mobile時,他們都已慢慢超越台灣。當年台灣ICT能做得好,是因為能與國際接軌,台灣技術人才不錯,但這是一串0,若前面沒有1,就無法成功,若沒有國際視野、眼光及創業者,就無法帶領台灣創新產業持續發光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2013/10/29 霧裡看服貿 台灣坐以待斃? /聯合報

嘴:鄭秀玲主任也許是好教授,但確定不是好商人國際貿易貴在「交換」,不在「對等」,更別提其對現況誤解。愛之適足以害之,需要幫助的其實是產業,而不在政策;
政策時而操之在國際(趨勢),提升產業競爭力則完全掌握在己。

不過本文最後2句台灣...並無弱勢產業,更無弱勢社會!,就有點八股了。

2013/10/29       霧裡看服貿 台灣坐以待斃?  /聯合報
台大經濟系鄭秀玲主任日前針對我指其資料部分錯誤提出說明。我相信鄭教授是關心台灣的前途,對兩岸服貿協議加以批判。但真理越辯越明,我們有義務提供正確的資訊。
鄭教授指其資料均來自服貿協議及附件,這正是導致霧裡看花的原因。只看服貿協議,因此其認為中國大陸在服貿協議承諾開放的80項,還不如其於世貿組織(TO)的承諾,更不如祕魯、新加坡、紐西蘭等國的自貿協定(FT)但這個認定完全與事實相反。以鄭教授所舉之例,中國大陸在WTO對電腦服務中的硬體諮詢及資料處理,就沒有限制,而軟體實施服務,則限於合資;因此在服貿協議下,額外開放台商獨資。此外,廣告、快遞、倉儲、設備維修等,中國大陸在WTO下,早允許台商及外資獨資經營。第1類及第2類電信,也開放合資。

事實上,中國大陸在WTO的承諾,除律師業未完全到位外,13年前就全部對我落實。與其他國家的FTA,只要稍作比對就會發現,因為中國知道其服務業競爭力不強,所以幾乎都是把WTO承諾複製、貼上而已,沒有額外開放。反而是我國,到今天都沒有完全給予陸方WTO待遇。所以過去3波的陸資開放,以及本次的服貿協議,其實都是逐步正常化,分期補課
用簡單的數字說明,假設我國在WTO開放100項,陸方只開放60項,但服貿協議下陸方額外開放80項,我國則只是補課64項,所以談判結果,其實是陸方開140,我方開64。這些資料都公布在WTO網站,稍作比對就可知。


Google執行董事 施密特(Eric Schmidt):雜誌的未來在平板

Schmidt的提醒,有心人應早已摩拳擦掌了...

Google執行董事 施密特(Eric Schmidt):雜誌的未來在平板
 ...雜誌如何「行動化」是雜誌出版業者該思考的未來。

出版業者應善用平板電腦能知道讀者此時此刻的位置、感測運動與距離等科技特性,發展出不同於紙本雜誌的策略;他更大膽預言,5年後媒體將都在類平板裝置上呈現。屆時,雜誌應用程式將能使人完全沉浸,並與讀者的社群圖像、地點資訊結合,提供深度互動經驗。

不但不對出版業感到悲觀,施密特反而認為人們閱讀的專注時間越來越短,紙本終將成為輔助而非主流,他更看好網路廣告的發展,認為行動裝置廣告的可能性會讓廣告主願意掏錢,雖然他並未提及這類型的廣告量能否與社群網站的廣告量相比。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2013/10/27 陶冬週記:聯儲動作再延後 匯率起落又爭先

嘴:'r這篇文章四平八穩,大砥從2012年起復甦基調便是如此。

2013/10/27      陶冬週記:聯儲動作再延後 匯率起落又爭先
美國跨過財政懸崖,西班牙重拾經濟增長,中國PMI出現加速,資金加碼風險資產,不過不同資產種類表現各異。
美元資產再次成為資金寵兒,美股S&P500創下歷史新高,美國國債10年期利率一周降9點子至2.5%,這個的背後是市場對tapering啟動時機重新認識,是美國藍籌企業業績多數理想。
歐股則微跌,德10年期利率也下降了9點子。歐洲重債國的消息大致正面,但是歐洲央行啟動銀行壓力測試,這次標準嚴厲,估計有銀行不及格。
日股一周跌3.3%黃金進帳36美元,是上周的贏家。大宗金屬走勢各異,石油趨弱。

10月底聯儲例會,從政策意義上看頭不大。美國國會黨爭未已,財政懸崖只是被推後,並沒有消失。政府停擺使得經濟資料殘缺不全,經濟形勢尤其是就業形勢不易判斷。聯儲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可能作出任何政策改變。筆者認為,聯儲啟動tapering需要2個前提:
1)財政懸崖告一段落,經濟與市場不再被國會山的黨爭所挾持。
2)就業進一步改善,非農就業增長重回每月200K,失業率再有下降。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嘴:Shale(頁岩)的動態很重要,它才是這一波復甦之母.... (QE的錢大都未進入實體經濟,被堆到房地產)一旦展有了疑慮,對經濟復甦的引響無疑是巨大且負面的。
http://www.moneydj.com/Topics/shaleoil/

◎2013/06/13羅傑斯(Jim Rogers)曾表示,外界看好美國頁岩油革命的熱情程度過頭了。天然氣井壽命非常短暫,且維持運作耗資甚鉅,許多能源企業都已調降儲量預估。一般油井在第1年就竭盡38%,因此得大量探鑽、花大錢,且油價也要維持夠高來保持生產率。他說,只要到能源產業現場看看,就會明白投資圈對於這類資產將大失所望。

...之後越來越多的報導來支持此論據。例如
2012/10/16      美國頁岩油熱潮不再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59702997510022&set=a.219834401496882.1073741828.214578858689103&type=1&theater
問題在於,當易採的區域開發完畢,後續的開發成本將大幅增加。


2013-10-14      金融時報:美國頁岩革命是無法獲利的奇蹟  /精實新聞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迪扎德(John Dizard)質疑美國頁岩能源革命在大量的投資下並未能帶來足夠的獲利,稱其為「無法獲利的奇蹟」。
今年8月甫宣佈22億美元資產減記的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已退休的執行長Peter Voser在接受該報的訪問時坦承,非傳統能源的開發未能夠達成該公司原先的計劃。Voser稱,頁岩氣井的產量約18個月後就會大幅下滑,因此需要不斷的投資開鑿新井。據估計,美國頁岩油的生產成本介於每桶44-68美元之間,傳統原油的生產成本則多在40美元以下。殼牌超過20億美元的資產減記主要都與位於北美的頁岩油田有關,其他已對美國頁岩油田資產進行減記的大型公司還包括英國天然氣集團(BG Group)以及澳洲礦商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但路透社專欄主筆John Kemp分析,殼牌和其他大型石油公司的減記,只表示他們太晚進入頁岩油開發的競爭,在低品質與未適度探勘的資產上做了過度支出,而不代表頁岩油氣革命有衰減的跡象。

山下、山上

山下、山上
大師把女人帶到一座高山前,

大師問:「此山如何?」
女人說:「偉岸,高大,挺拔,秀美。

大師說:「跟我上山吧。」一路上山無語。
走著走著,女人累了,疲了,路不好走,女人開始諸多抱怨等到了山頭,

大師問:「你剛才看到的山呢?」
女人說:「這山不好,都是碎石路,樹也沒長好。不過,遠遠看去,對面的山更美啊!」

大師笑笑說:「當你認識一個人時,就是遠看的高山,眼中滿是崇拜;
瞭解了之後,就是上山,你看到的都是普通細節
到了山頂,你眼中也只是看到另外一座山而已。」

山沒有變,是你的心變了。
心變了,眼神就變了。沒有了崇拜,山就不再偉岸。你抱怨越多,傷害就越多。你為什麼能在山頂看到其他的高山?是因為你腳下踩的山提升了你的眼光而已。
一個人只有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才會真正幸福! 好好珍惜你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這些都是你前世萬年的修行才會有的緣分!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聽說答對這題的人,基本IQ都有125,網友也來試試看...答案是? ?

聽說答對這題的人,基本IQ都有125,FB反應不錯,網友也來試試看...答案是? ?  
 (今晚PO答案)

(轉載自ASAP閃電購物)

法的生命,不在邏輯,而在經驗

法的生命,不在邏輯,而在經驗

1980年,美國大法官霍爾姆斯在紐約演講指出:「法的生命,不在邏輯,而在經驗。」
這句話迄今被傳頌為執法者的經典座右銘。然則,如何區別「邏輯」與「經驗」?
有個「腦筋急轉彎」的例子:樹上十隻鳥,用槍打下一隻,請問還剩幾隻?
 
若按「邏輯」回答,是9隻;
然若按「經驗」回答,則是0,因那9隻聞槍聲必定全飛走了。檢察官認事用法不得違背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其義在此。


--- 摘自2013/10/15 許文彬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2013.10.16      劉憶如:高齡少子 令人憂心  /壹周刊
最近某家壽險廣告,一位獨子開心地過著生日,吹蠟燭許願將來要照顧爸爸媽媽,還有祖父祖母外公外婆….這個廣告深刻指出台灣下一代的嚴峻考驗,高齡少子的社會。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7%,為「高齡化社會」;比例超過14%,為「高齡社會」; 20%以上則為「超高齡社會」。台灣在1993年時達到7%,進入高齡化社會;目前上升至11.4%,經建會估計在2018年時將超過,邁入高齡社會;更接著將在2026年時,成為超高齡社會的一員。
目前台灣6.51個勞動人口扶養1位長者,經建會推估20年後這個比例降為2.750年後更下降至1.6;負擔將極為沉重。另外,高齡人口比例增加,消費趨緩,整體社會創新力也隨之下降,衝擊經濟長遠發展。對國家而言,工作人口下降,一方面稅收減少,另一方面社會保險、醫療及年金支出增加,政府財政將更為困難

高齡化當然不單是台灣的問題,全球基本上都面對相同情況。中國大陸65歲以上人口1.19億人,佔總人口比例8.9%;中國人民大學研究報告更估計,65歲以上人口將於2050年達到4.3億人。屆時,中國大陸平均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是65歲以上,日本屆時此比例將是38%韓國37%台灣則是36%,皆將有許多隨之而來的問題要解決。
從單一數據看,台灣高齡化因此似乎並不特殊;但若較完整觀察,就可見台灣的問題事實上更為嚴重。首先,高齡化之外,台灣的出生率世界最低,因此形成「高齡少子化」,加重中青年之負擔。依據「扶養比」(15歲至滿65歲之工作階層相對於65歲以上及15歲以下者)數據,可看見台灣人口結構的改變,造成競爭力下滑。

利委齊發功,大減「富人」的稅...

嘴:利委齊發功,鄉民不反的稅,其實才是真正的「富人稅」,大減「富人」的稅,... 可是它包裝的如此道貌岸然。
那些「自損3分,傷敵(富人)7分」的稅其實反而是相對公平的稅,...,但是政治人物總能輕易唬濫「朝四暮三」的技巧愚弄人民,搞得什麼都反...是非不分, 台灣悲哀。


2013/10/17     非薪資所得 夫妻可分開計稅  聯合報
「婚姻懲罰稅」即將終結,明年5月申報稅時,夫妻報稅計稅方式將可「31」,包括薪資、股利、執行業務等10類所得,都可以分開計稅,估計全國將有65萬戶夫妻報稅家庭適用,並因此省稅150億元。
會計師說,新制對高所得夫妻較有利,尤其是醫生、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等執行業務者,受惠最大,原以薪資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家庭,相對有限。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天初審通過所得稅法第15條修正草案,這是大法官會議第696號解釋,指現行夫妻計稅方式違憲,行政院配合大法官會議解釋做出重大修正。

修正後,夫妻報稅不再限全部所得合併計稅,可將夫或妻的「薪資」單獨計稅再合併申報,明年5月申報102年度的所得時,夫妻將有3種計稅方式可以選用,薪資、股利、執行業務等10大類所得,也可以完全分開計稅。
財政部說,3種計稅方式包括:1、各類所得合併計稅;2、夫妻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其餘所得合併計稅;3、夫妻各類所得均分開計稅;但無論那種算法,夫妻都必須合併申報。
賦稅署副署長許慈美表示,全國夫妻合併申報戶數約280萬戶,新制實施後,估計有65萬戶因適用新制較省稅,國庫將短少150億元稅收。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嘴:去槓桿持續貨幣乘數往低盪也持續,通膨低,復甦緩慢。
QE終究是要退場的,一有風吹草動,金融市場必然震盪加劇。但若點滴拔不掉?豈不表示聯儲有難言之隱,也不見得是好事。
...總之,2014年依陶冬所見,依舊是辛苦的復甦加上急驚風。


2013/10/16       陶冬:2014年全球經濟的看點
全球經濟增長,2014年估計可以達到3.8%,在持續2年低迷(20123.1%20133.0%)之後,增長出現明顯回升。
綜觀各國經濟,目前最大的特點是增長脫鉤。
金融危機之後,世界曾在強烈互動之下生活。雷曼危機、全球QE、歐債危機,這些極端事件下,各國經濟與市場一損俱損一榮俱榮。2013年起,極端性事件減少了,經濟發展呈脫鉤狀。
最引人矚目的脫鉤,是DM(發達市場)EM(新興市場)之間出現的分道揚鑣。新興市場在過去的10年,乃全球經濟的亮點,增長的源泉,甚至金融危機之後也迅速複甦,內需強勁。但是近來新興國家經濟先後遭遇結構性障礙,聯儲減少購債的言論更觸發資金外流,導致匯率、利率上的劇變,新興國家一度面臨市場信心危機。美國Tapering拖延,給EM一個喘息的機會,但是結構調整仍需進行,新興市場普遍面臨增長放緩的局面
發達國家的復甦中,就業復甦十分緩慢,這就決定了消費動力不足,復甦根基不牢。在發達國家,財政收縮對經濟的主要傷害期已經過去(假定美國不違約),帶動增長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