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2014/03/12 陶冬:餘額寶革命 ★


事實上網際網路的衝擊這幾年為最,而且是各行各業無一倖免,積極擁抱,才得以生存勝出。

2014/03/12      陶冬:餘額寶革命 
餘額寶的用戶數量已經達到8100萬,超過整個中國股市中的活躍帳戶數額。餘額寶的餘額已經達到5000億,接近A股現在可交易市值的一半。與餘額寶相對應的天弘增利寶的資產管理額,已經躋身全球貨幣基金3位和所有基金中的第7位。一切都在不到9個月的時間裡發生了,頗有摧枯拉朽之勢,凸顯銀行存款體系缺乏競爭力的現實,市場呼喚金融改革,改革時機已經成熟,改革已無退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一直走著銀行補貼工業化、儲蓄者資助借款者的道路。超高的儲蓄率、受監管的資本跨境流動和發育不健全的資本市場,令國內資金大量滯留在銀行體系內,缺少投資機會,缺少合理的資金回報。筆者認為,以銀行借貸的資產品質看,銀行儲蓄利率根本與銀行貸款所承受的風險不匹配;從人們感受到的物價上升壓力看,銀行儲蓄利率根本與受通脹蠶食的幣值貶值速度不匹配。然而,儲蓄者沒有以腳投票的權利,只能坐困銀行儲蓄,收取並不公平的利息收益;銀行卻坐享接近4%的利差,坐享在全球範圍內看均屬超高的利潤水準。銀行業如此厚利,不靠競爭,不靠創新,不靠服務,靠的是壟斷,靠的是儲蓄者在選擇上的無奈。
政策在過去,一直是銀行壟斷的幫兇。中國的工業化、房地產熱和基礎設施建設,速度之快、規模之大,在世界史上都是罕見的,而且幾乎全部靠貸款支撐。同時中國的投資決策中,政府影響力大,權貴影響力大,決策匆忙也缺乏制衡,銀行又本來就是體制內的一部分,貸款風險對沖和證券化的能力有限,所以賬率高過世界平均水準一截。政府唯有人為地壓低儲蓄利率,讓民間資金替壞賬買單。
理財產品的出現,開始改變銀行儲蓄的生態環境。理財產品所提供的資金回報,對固步自封的儲蓄利率構成重大衝擊,資金開始儲蓄搬家。餘額寶的出現,令低風險投資變得更加透明、便捷,門檻低,回報遠高過銀行利率,儲蓄搬家進一步加速。餘額寶成為2013年下半年金融業最紅的字眼之一。
銀行對網銀崛起的應對措施,是開發自己的餘額寶,宣揚自己的產品在資金轉帳和結算上的便捷。這樣做應該可以留住一些客戶在同一間銀行旗下,但是並不能阻止資金由銀行流向基金、理財產品的趨勢。銀行對留下來的資金所支付的利率,當然不再是近乎打劫的儲蓄利率,利差無可避免地受到衝擊。

在統計資料上,餘額寶的衝擊反映得並不清晰。儲蓄搬家去了餘額寶,資金被餘額寶投放在貨幣市場,隨後進入借貸過程,但是借貸方最終仍會將資金存入銀行。銀行的存款餘額不會因此而大幅下降(周轉過程會有輕微和短暫的時間差),但是銀行存款的年期有明顯的改變,儲蓄者的長期儲蓄變成了企業/金融機構的周轉資金,這筆資金對銀行的利用價值當然要打折扣
餘額寶之於銀行業,意味著銀行盈利模式的坍塌。中國銀行業(尤其是大銀行)的盈利模式,主要還是利差模式,部分收費產品實質上也是基於利差。當年銀行改革時,政府將銀行的利差從300點拉高到400點,通過讓利來加快銀行修復資產負債表的進程。這個利差水準,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實屬少見。當年經濟好、銀行差,如今經濟處境尷尬,銀行卻十分風光。但是降低利差的嘗試卻遭到利益的抵制,存款利率市場化步履維艱。餘額寶在儲蓄市場風捲殘雲,逼迫銀行自己提高向客戶提供的利率水準,哪怕在自己旗下留住資金,利率水準也必然無可奈何地上升,過往暴利的盈利模式隨之坍塌。
不少人認為目前銀行的估值便宜,但是PE指標是建立在可預測的未來盈利水準之上的,PB指標是建立在穩定的資產評估基礎之上的。缺少可預測穩定,估值何從談起?
餘額寶背後的股東,並無從事金融業的經歷,按規定不得持有49%以上的金融資產的股份。可是餘額寶收購天弘基金從申請到政府批准,總共只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在走程式速度上十分罕見。筆者認為這背後反映出決策層的戰略考量。銀行改革遭遇著種種利益的阻撓,進程並不順利。與其在政策上拉鋸,不如用網銀繞過銀行的馬其頓防線,通過競爭實現利率的事實上市場化。一條鯰魚可以刺激起整個魚塘魚兒的活力,通過競爭打破壟斷,還利於消費者。
餘額寶規模大到一定程度,變成它本身就是市場,其貨幣基金回報很難超過市場的平均數,它可以提供給儲蓄者的回報率理應遞減。筆者不認為餘額寶會成為金融業的新王者,它的角色乃富有創意的價格摧毀者,由它開啟中國金融業的一個新時代。周小川稱存款利率市場化在1-2年內可以實現,筆者認為它會來得更快,因為金融改革正在由政府主導轉向市場主導
本文原載於經濟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讚」一下給予鼓勵,「分享」一下改變世界,給個建議 更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