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轉載] 大前研一:遠離「沒腦」的5個陷阱!速成、上手、超簡單



3步驟提升邏輯思考技巧
第1步:換個角度想!
第2步:善用「金字塔結構法」建立邏輯
第3步:思考後的反饋,展現「質問力」

阻礙邏輯思考的5大陷阱
1. 習慣用線性思考,或倚靠過去經驗做為決策依據。
2. 只想解決眼前困難,導致忽略背後的核心問題。
3. 過度依賴單一資料來源。
4. 只想掌握大方向,覺得一一確認小細節太過麻煩。
5. 在推論階段就草草做出結論,未曾進行親身走訪、資料蒐集等實驗流程。


大前研一遠離「沒腦」的5個陷阱!速成、上手、超簡單
無論是面對變化莫測的大環境,或是個人生活瑣事,能夠從亂中找出問題核心的「思考力」,才是從年輕人到高階經理人,都應持續鍛鍊的關鍵能力。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即提供了培養邏輯思考的3個基礎步驟。
以下幾種狀況,是否愈來愈令你感到熟悉?
逛書店時拿起來翻閱的書,封面都寫著「超簡單」、「馬上上手」這類字樣。
認為滿腔熱血高喊著「加油!」的人,比會講道理的人更適合當領導者。
想進一步了解某些資訊,到Google搜尋完畢就覺得心滿意足了。
如果任何一項的答案為「是」,你可能已經下意識加入不願意花時間思考、習慣靠直覺或經驗行事的「低IQ族群」,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缺乏思考力,在日本首席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眼中,無論對個人、職涯甚至國家未來,都將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近年來,他在《思考的技術》、《質問力》、《低IQ時代》等代表著作中,都反覆強調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能敏銳判斷環境變化、脫穎而出的人才,腦袋裡有怎樣的思考路徑?就大前研一看來,是否具備「邏輯思考」能力,是核心關鍵。
他進一步指出,現代人愈來愈不願意動腦,導致缺乏邏輯,也連帶失去對外界提出「質問」的能力。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無論在個人學習、生涯發展或工作表現各方面,不僅事倍功半,更可能讓你停滯不前。
因此,大前研一大方公開自己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自我訓練,以及進入麥肯錫顧問公司後習得的「非線性思考」know-how,濃縮整理為「提升邏輯思考技巧」3步驟。只要不斷反覆練習,每個人都可以提升邏輯思考的能力,小至家庭瑣事,大至工作決策,都能運用自如。

第1步:換個角度想!轉換你的思考路徑
在職場或生活中遭遇困難時,你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通常,我們會直覺想到:「該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但在大前研一看來,這種線性思考並非長久之計。
以這樣的心態去思考對策,確實能快速列出「一時的想法」──它們也許可以解決眼前的問題,但是很快的,後續問題又將接踵而來。
大前研一指出,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是運用相對於線性思考的「邏輯思考」。舉例來說,他曾接受一家企業客戶委託,希望幫忙改善某樣商品的銷售成績,而客戶自行判斷出的幾個原因分別是「營業人員士氣低落」、「價格太貴」和「品質不佳」。
問題是,在這3種可能性中,真正的「原因」可能只有1個,其他2項只是連帶產生的「額外效果」。那麼,該怎麼從中判斷出因果真正的面貌?
為了找出最接近事實的結論,大前研一著手閱讀大量資料。在看完企業提供的上百份業務員績效表單後,他發現了一個關鍵:幾位特定業務員的推銷成功率超過了80%,遙遙領先其他同仁。
當下,他便斷定問題絕不是出在產品的品質或價格,因為如果這2者有問題,是不可能出現「80%成功率」這種數字的。
刪去這2個選項後,大前研一再開始進行一連串實驗,反覆驗證自己的推論。他親赴現場觀察、訪談業務員,甚至挑選了一個工作天,陪著業務員跑了整天的行程,最後才正式導出「企業需要加強業務員訓練」的結論。
這個例子說明,碰到問題,不要急著丟出「想當然爾」的答案,設法透過資料、實驗、親身走訪等方法,逼近問題的核心,才是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考」之道
當然,轉換過去習慣的思考路徑並非一蹴可幾,得仰賴長時間練習逐步調整。對此,大前研一推薦自己還是「麥肯錫菜鳥」時的鍛練方式:利用早晚通勤時間,眼前看到什麼,就以它為題。例如看見捷運上的車廂廣告,就去思考「如果要提升這個廣告的業績,還有什麼其他做法?」當腦子習慣運轉後,效率自然會越來越高。


第2步:善用「金字塔結構法」建立邏輯
轉換思考路徑,是強化邏輯概念的入門條件,但這只是學習流程的第一步。
在確認思考方向後,我們都希望這個概念能持續延伸,讓自己的提案、演說甚至企劃書,都有扎實的邏輯做為架構。為達到這個效果,大前研一提議,可以使用「金字塔結構法」(Pyramid Structure)來幫助思路。
金字塔結構法,是源自於「彼此獨立,互無遺漏」(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MECE)的概念:組成金字塔底部的各種「資訊」,不僅要能單獨成立,彼此還必須是相互排斥,互不影響的。此外,這個金字塔必須完整包含所有可能影響到主題的「資訊」,若有遺漏,推論結果就可能有失準確。
透過金字塔結構法,可以拆解各種龐大的命題,透過分類和整理,一步步推導向最高的結論──也就是最終目標。
以「如何增加飯店業營收」的金字塔結構圖為例(圖表請見PDF檔)。藉由蒐集目前營收資料,可以得知「住宿費的利潤不高」與「餐飲部的損益結果與飯店整體損益相同」(金字塔底部),並導向「飯店的利潤高度倚賴餐飲部收入」(金字塔中部)這個初步結果。
最後,藉由3種不同層面的初步結果,導向最後結論──飯店業成功的關鍵,在於廣納名廚,不斷提升餐飲部的水平(金字塔頂端)。
值得注意的是,每個格子內要填寫的並不是「收益」或「成長比例」這些數字,而是每一個可以分別獨立的結論或主張。藉由不同面向的主張,一層層推論下去,才能引導出最終方案。

第3步:思考後的反饋,展現「質問力」
除了針對個別問題加以思考、組織、表達外,大前研一指出,最能展現個人學習成效的指標,是「質問」。質問力又該如何建立?
大前研一曾透露,自己剛由核子工程學轉換跑道,進入麥肯錫顧問公司時,是個對經濟用語一竅不通的外行人。而讓他在短期內快速進入狀況的關鍵,是他的工作搭檔安卡斯‧康寧漢(Angus Cunningham)。
康寧漢是位典型的資優生,非常重視邏輯構成和分析。即使只是2人的日常閒聊,他都會咄咄逼人地不斷追問:「你有何證據?」、「你是基於什麼分析才這麼說的?」
對還是新人的大前研一來說,這當然帶來莫大壓力。但是,他本身也從小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個性,透過彼此不斷質問與解答,讓他徹底了解工作的每個細節,無形中增加不少自信。
因此,就大前研一看來,培養質問力沒有固定的方法可循。唯一不變的原則,就是不斷反覆詢問自己:對這件事真的徹底理解、沒有任何問題了嗎?
他也強調,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絕不要依賴單一資訊來源,必須一路親自調查,直到自己理解問題為止,才算真正達到「質問」與「解答」的目的。
此外,先前提到的「金字塔結構法」,也同樣有助於培養質問力:目標(金字塔頂端)以下的各項訊息,都可以做為你提出質問的參考依據。
大前研一指出,如果長時間使用金字塔結構法,在思考問題時,將不自覺地由「抽象思考」漸漸轉換為金字塔的「圖像式思考」:這可以幫助你在提出質問時更加條理分明、切中要點。
藉由「轉換思考途徑→繪製金字塔結構圖→培養質問力」3大步驟,透過生活中的反覆練習,自然能逐步擺脫懶於思考、不擅長分析的困境,培養屬於自己的邏輯思考力。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在看完管理大師的自我鍛鍊祕訣後,不如就從今天的通勤時間開始,來嘗試「不一樣」的思考吧!
阻礙邏輯思考的5大陷阱 
1. 習慣用線性思考,或倚靠過去經驗做為決策依據。
2. 只想解決眼前困難,導致忽略背後的核心問題。
3. 過度依賴單一資料來源。
4. 只想掌握大方向,覺得一一確認小細節太過麻煩。
5. 在推論階段就草草做出結論,未曾進行親身走訪、資料蒐集等實驗流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讚」一下給予鼓勵,「分享」一下改變世界,給個建議 更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