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2014/09/30 陶冬:強美元的邏輯



2014/09/30      陶冬:強美元的邏輯
全球經濟,美國一枝獨秀。無論從增長還是就業角度看,美國經濟的復蘇進展遠快過歐日經濟;無論從股市還是從房價看,資金對美元資產的信心遠強過歐日市場。甚至與中國經濟相比,美國在去槓桿上走得較扎實,似乎經濟不確定性更小和金融穩定性更高。
次貸危機至今已有6年,危機的發源地美國居然率先脫困。儘管底層收入階層和低端房市仍面臨不少問題,美國放手讓房地產和勞工市場一跌,跌出了市場均衡價格,跌出了一片復蘇的空間。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歐州和日本,在結構改革上猶猶豫豫,在市場調整上遮遮掩掩,僅僅試圖通過貨幣政策來擺脫結構性困局,歐洲央行的“whatever it takes”和日本的安倍經濟學雖曾帶來一時的金融資產復蘇,但是經濟復蘇如夢幻泡影,無法持續。
筆者不能不讚歎美國在匯率政策上出神入化的玩法。危機前美國利用強勢美元,將大量結構性產品賣給世界其他國家。危機爆發後,美元迅速貶值,各國保險公司和銀行在恐慌中以跳樓價拋出美元資產。美元暴貶帶來歐元大幅攀升,觸發歐債危機。同時弱美元令美國出口增強進口減弱,貿易逆差大為改善。數年後美元走強,美國房地產復蘇,海外資金重回美國,帶起美元資產升值,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美元區。而且,強美元使得能源進口更便宜,延緩了通脹的抬頭,讓聯儲的QE退出做得從容不迫。 
美元連升了11周,迎來佈雷頓森林協議破滅以來最長的持續升值期之一,而筆者看來這只是美元走強長週期的開始(當然中間會有反復)

美元升值的第1個邏輯,是聯儲率先開始加息,而歐洲、中國、日本的央行紛紛需要重回QE,儘管3國央行QE力度與方式不同以往,但是貨幣政策所顯現的不對稱性,勢必推高美元走勢。
其次,歐洲、日本的領先指標顯示兩地經濟均有再陷衰退的風險,中國經濟的內在動力也明顯不足。從全球增長與需求再分配的角度看,允許其他貨幣稍微貶值來刺激出口,遠比聽任危機再燃的成本要低。
再者,葉岩氣革命帶來美國能源供需格局大變,貿易逆差顯著減少。而且能源成本出現了結構性改善,令製造業重回美國,美元進入長期升浪底氣更足。
美國為什麼此時此刻不反對升值?美國是消費大國,出口並非增長主力(危機時期另當別論)。強美元增強消費者的購買力,汽油價格走低尤其對低收入階層有利。海外資金流入刺激美國資產價格,對於消費信心和銀行帳面的幫助更有利於現時的美國經濟。而且強美元抑制進口價格,在聯儲逐步進入退出貨幣寬鬆政策的關鍵期,少一分通脹,少一份政策風險。
美元迅速升值,可能進一步抽走世界其他地方的資金。美國在匯率政策上出神入化的玩法,或許沒有結束。
(本文原載於今週刊


2014/10/03      陶冬:
◎德拉吉在那不勒斯的記者會上宣佈,本月中開始買入CB,第4季度買入ABS,最高限額1兆歐元。這個大致在市場猜測之中,不過市場另一項傳聞被證實,ECB會買入希臘和賽普勒斯那些被評為垃圾級的打包了的銀行貸款。這件事情明顯要拉那2個小豬一把,違背了當年德國講的關於道德風險的所有的話,估計會遭到德國的強烈反對。這次德拉吉放水,事先得到德國的首肯,但是他所做的遠遠超出默克爾政府的想像,法蘭克福和柏林之間出現裂痕。 我認為歐元在技術反彈之後還會下挫。經濟因素、政策因素、政治因素都指向貶值,惟有前一段時間貶得太快。這個給人民幣出了一個難題,是不是跟著美元一起升?以我觀察,北京現在問題千頭萬緒,不想匯率在來添亂(一旦市場預期出現改變,變數太大,房地產就是一例),所以以不變應萬變的可能最大,還是小升。

2014/10/02      陶冬:
◎只要不是上帝,那只手早晚會慢下來。人為支撐,只能使問題越聚越多,用力不得不越來越大,效率越來越低。接下來的,只是時間的問題。
衡量一個好智囊的標準應當是能力、獨立性和影響力,加一個,體制。中國不乏聰明人,但是進到體制內,就像過了期的藥一樣,不給力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讚」一下給予鼓勵,「分享」一下改變世界,給個建議 更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