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2014我讀論語的新體驗(1/5)

小時候讀「論語」,孔夫子好談「仁」、「義」「禮」之類的,總覺得既八股又虛偽,「至聖」這個稱號恐怕是過當了。30年後,我的女兒唸高中時也讀「論語」,還是覺得枯燥無趣。
最近有一本火紅的書「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裡面有一段話:
學『歷史』對你而言,究竟是有用還是無用?如果無用,為什麼我們從小就要學歷史?如果有用,請明確地說出來用處是什麼?」,如果改為
學『論語』對你而言,究竟是有用還是無用?如果無用,為什麼我們從小就要學『論語』?如果有用,請明確地說出來用處是什麼?」
勾起了我重新檢視「論語」的動力,也許可一併解決我與女兒的歷史共--論語」。
但這一次,孔子的思維美得讓我驚嘆不已。
孔子懷才不遇,轉而致力於教育事業打破常規27歲辦私學,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讓平民子弟也有入學讀書的機會在春秋末期孔子從事教育時間最長,所辦學校規模最大,招收學生人數最多,實行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最大,對後世的影響也最深。我們現在談全人教育(人才、人格、人文教育)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在實施
人才教育指的是專業培訓,孔門弟子學六藝、讀六經。孔子是第1位提出學、思、行3者結合的人廣取博收、以學為樂、學思並用、學行統合孔門非常精闢的一套學習方法廣取博收則同時涵蓋不恥下問《公冶長》、擇善而從《述而》多聞多見」《述而》 等概念
思而後得,思學相輔行而後深刻,行、學統合。這裡的思和行,取思考和實踐之義。《論語學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清楚說明行更重於學
整部《論語》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在」。人人(二人),人與人,所以《論語》多談做人少談做事因為做事說到底還是做人做人(愛人)不是做一個好人,而是做好一個人。做好一個人,先從做一個真實的自己開始,再推己及人(愛人如己),修養和能力達到了,甚至捨己為人(愛人勝己)。愛也有親疏之別先愛自己再愛別人,先愛父母,再汎愛眾
以上就是孔門最精彩學、思、行()的學習理論仁是內心自覺禮是外部規範、行為準則。由於孔子身處封建時代,他希望透過「禮」教,來達到《禮記·禮運》大同世界」的政治理想 (《公冶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但「禮」的規範頗為繁複,我就不想再深究了
讀論語還有個技巧你要同時參考呂氏春秋、孟子、孔子家語、史記、左傳、說苑…等書,收集夠多的故事後,讓每個歷史人物躍然紙上,活靈羅現,這樣唸起來就很有趣了,而以上這些題材Google一下就有完全不用花錢
前一陣子大家對台灣「語言癌」的現象感到憂心,名師們大都直指國語文上課時數太少是元凶,我倒覺得上課時數多也沒甚麼用,如果現行老師的教法數十年如一日,既引不起學生興趣,更談不上能與網路時代契合。學『論語何用?

※孔子的教學方法: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德以育人、啟發誘導、誨人不倦;
※孔子的學習方法:廣取博收、以學為樂、學思並用、行學統合。
《論語》裡,「思」字出現24 次,「行」出現72
《論語》「禮」字出現75 次,「仁」字105 次。
※六經:《詩》、《書》、《易》、《禮》、《樂》、《春秋》
語言癌 http://calvin-scyen.blogspot.tw/2014/12/20141219-xx.html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2014/12/19 「進行一個XX的動作」 你得語言癌了嗎?



語言癌背後還隱藏著「思考力弱化」危機。
日前食安風暴發生時,打開電視,總聽到官員、主播反覆說「進行一個下架的動作」。政府發言人說明,魏應充入獄首日「有做一個佛經的閱讀」。
不知從何時開始,「瞭解」變成了「做一個瞭解」,「處理」多講作「做一個處理」,動詞前面累贅地加上了量詞「一個」及動詞「做」,後面再加上「的部分」、「的動作」。
化簡為繁、以拙代巧的「語言癌」日漸氾濫,余光中等學者認為,這和中文「惡性西化」有很大關係,大家只顧學英文、看翻譯小說,不再看用字精簡的中文經典,結果英文沒學好,卻把中文學壞了,加上電視、網路推波助瀾,講病態中文變成時尚,更雪上加霜。
媒體可能不是語言癌的「元兇」,但絕對是它大量複製傳播的管道。中央廣播電台導播王筱鳳舉例,要學生談談籃球明星林書豪,很多人說來說去,就只有「林書豪籃球打得好好,大家都好喜歡他,真的好酷喔」這幾句,缺乏修辭與語言素養。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轉載] 2014/12/05 李家同:只想執政 哪個黨注意工業發展? /聯合報


李家同:...不要再注意哪一政黨執政,而要注意哪一政黨能夠在工業技術的提升方面,有好的想法。
斷送了的機會,得付加倍代價才能要得回來。因為:
1.產業發展的趨勢,工業需求人口也正逐年降低呢。
2.當兩岸無法提供更優惠的暢貨條件,工業型投資將逐漸減少。
所以仍看不到未來幾年的台灣就業率要如何改善。今天的另一消息是韓自由經濟區聯合招商,看來3-5年內台灣得靠外銷腦力來平衡就業了。藍綠白政治人物趕快回神吧!
 

2014/12/05      李家同:只想執政 哪個黨注意工業發展? /聯合報
最近如果打開報紙來看,或者看電視,一定會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我國全體人民似乎只注意一件事,究竟由哪一個政黨執政。不論你屬於哪一黨,都會認為這件事乃是國家最重要的事。其實,如果仔細看看他們的政見,也會發現,2黨的政見差異是在減少之中,而不是在擴大之中。所以對於哪一個政黨執政,應該不必如此緊張。
但是,值得全國人民注意的是,如何改善經濟。要改善經濟,當然希望在服務業和工業方面都有大幅度的進步。可是,誰都知道,要靠服務業來提高經濟是相當困難的,靠工業比較容易。以中國大陸為例,自從改革開放以後,他們在工業上的進步,可以用驚人的速度來形容,這也使得他們的經濟得以改善,使得他們對自己的國家有相當程度的信心。
再舉一個例子,歐洲有一個小國,根據財經雜誌的報導,列支敦士登,人口只有37000人,面積只有2/3個台北市,可是平均每人出口值高達10萬美元左右,是全世界第2,而我們的出口值只有13000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列支敦士登是一個工業國家,出口都是工業產品,產品都是少量生產的精密機械,比方說光學產品、假牙、高真空幫浦、電熱器、電子顯微鏡、電子測量儀器等等。

[轉載] 2014-12-05 批葉倫?葛林斯潘:若我是現在Fed主席 會刺破泡沫 鉅亨網 ★


葛老台講的話比當年在台上更值得注意
2014-12-05      批葉倫?葛林斯潘:若我是現在Fed主席 會刺破泡沫 鉅亨網
前美國聯準會 (Fed) 主席葛林斯潘 (Alan Greenspan) 週四 (4) 表示,如果今天是他主掌美國央行,他會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來對付資產泡沫膨脹,只要這些泡沫的資金來源是透過槓桿化。
《彭博社》報導,一些經濟學家曾抨擊葛老造成1990年代的股市過熱及2000年代的房市泡沫。他在位時曾主張,等到資產泡沫自行破裂後再將殘局收拾乾淨,好過刻意刺破泡沫
葛林斯潘昨日於倫敦舉行的花旗 (Citigroup)歐洲信用會議 (European Credit Conference)透過視訊解釋,他仍持原主張,但前提是泡破並非由舉債吹起;例如1987年的美股崩盤就是個好例子。
葛林斯潘說,如果資產價格過熱是來自財務槓桿化,就會出問題。他認為泡沫膨脹是人性的一部分,就算再努力也改變不了;因此葛老大致上仍認為,除非泡沬是由債務支撐,否則他不會插手,「因為有些人性的部分無法改變,我發現這 (泡沫)也是其一」。